揭开“灼灼其华”的科技密码——记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王力荣

2024年12月12日15:24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每一朵娇艳的花朵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科技与梦想的故事。这里,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王力荣研究员领衔的桃资源与育种团队的科研阵地,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深刻挖掘观赏桃花的优异种质,加强新品种培育与应用,为观赏桃花设计了中国“芯”。在12月9日召开的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王力荣团队荣获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桃缘情深深几许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科研半缘君。1990年硕士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后,王力荣毅然决然选择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从此踏上了与桃相伴的科研之路。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王力荣爱桃到了着迷的程度。观其花,觅其果,刨其根,究其源,求其新,是她从事桃种质资源研究的日常写照。她不仅醉心于桃的美丽与丰饶,更致力于挖掘桃种质资源的无限潜力,为桃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种质资源是新品种培育的基础,是种业安全的重要基石。王力荣深知这一点,因此,她带领团队立足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创新、利用的根本出发点,长期从事桃种质资源收集工作。从巍巍太行山脉的山桃,到云南、福建、广东温暖湿润地区的低需冷量种质资源……王力荣带领团队,脚步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众里寻她千百度”

  在王力荣的带领下,桃资源与育种团队针对观赏桃花育种优异亲本种质匮乏、理论与技术滞后、专用品种匮乏等重大产业问题,以远缘杂交为育种策略,在近缘野生优异种质发掘、远缘杂交育种理论和分子育种技术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

  他们首次构建了桃4个近缘野生种泛基因组图谱,揭示了桃亚属的进化历程和遗传变异形成的基因组学机制;发掘了近缘野生种质,成为育种骨干亲本,并系统发掘了花色等重要性状遗传规律及关键候选基因;利用发掘的优异种质进行多代杂交,培育了观赏性强、多样性丰富、适应范围广、花期配套的新品种37个,其中中碧桃系列观赏桃品种更是实现了配套观赏期45天,花型花色特异,品种推广数千万株。

  每当千头万绪的工作令她感到疲惫不堪时,每当面对无解之谜让她无奈叹息时,每当现实的挫折使她情绪低落时,她总会步入桃园,与桃树倾诉心声,向桃花寻求答案。

       花开时节丛中笑

  大地不辜负辛勤的劳动者。王力荣及其团队培育的观赏桃花,树形有高大参天杨形、柱形、垂枝形、开张形、矮化形,花型有蔷薇形、铃形、菊花形、牡丹形、月季形、梅花形,花色有红、粉、白以及一朵花多种颜色的洒红龙柱,花瓣数可达200多瓣的万重红,树形、花型、花色性状实现从0到1的突破,极大丰富了主栽品种的类型;培育品种既有休眠期短可在我国亚热带甚至热带地区种植的低需冷量品种,又有抗寒性强可在寒冷地区栽培的抗寒品种,仅在郑州实现了观赏桃花开花期2月底3月初至4月中下旬的花期配套,还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一产三产融合发展和农旅融合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他们的研究成果在Genome Biolog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3篇,获发明专利6件,育成新品种37个,其中获新品种权27件,国家登记品种9个、省审13个,占新发展观赏桃花的50%以上,实现了桃花满天下。

  面对荣誉和成绩,王力荣始终保持着初心和谦逊。她深知科研之路永无止境,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为中国的桃产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她带领团队继续前行,在科研的田野上播撒着更多的希望和梦想。

  30年不断创新,30年辛勤耕耘,30年联手奋斗,王力荣告诉记者,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靠的是郑州果树研究所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靠的是上海天翼神州花桃园艺发展有限公司和鄢陵县东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项目共同实施单位的密切合作,在新品种示范和推广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王力荣及其团队凭借科技与智慧,编织着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他们破解了“桃花灼灼”背后的科技之谜,让这绚烂之花在科技的滋养下绽放得更加耀眼夺目。


编辑:晏语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